【安全至上】
潛水初哥容易被美麗的海洋世界吸引,忘記安全守則。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區
紹堅表示,常見引致潛水減壓症的原因,包括潛水者沒有留意壓縮空氣樽消耗
量,「玩到冇氣」便閉氣急急浮上水面,也有人因在水底逗留時間太長,攝入
太多氮氣。
區紹堅表示,正常情況下,應以每分鐘18米的速度浮上水面,令身體慢慢減
壓,但有潛水人士「玩到得意忘形,唔夠氣就忍住道氣上水面」,也有初學者
或因驚慌過度而急於上水出事。
本港海域如西貢因深海的海洋生物不多,潛水人士一般留在水深10米內潛水。
但在外地如馬爾代夫或印尼,海水清澈,很多人不知不覺越潛越深;若逗留時
間太長,會令身體積聚過量氮氣。美國有潛水安全指標建議,於10米水深可持
續逗留約219分鐘、20米可逗留約45分鐘、30米可逗留約20分鐘、40米便只可持
續逗留約9分鐘。
氮氣需1 2小時清除
他指出,每次潛水後體內的氮氣需約12小時才能完全清除,外遊最後一次潛水
後,應相隔最少12小時才乘飛機,以免因飛機上壓力改變,誘發潛水減壓症。
若連續數天一日潛水兩次或以上,應最少18小時後才乘飛機。不少潛水發燒友
會戴潛水手錶,協助計算潛水時間、水深及水溫等,「例如你潛入水深40米,
發覺冇嘢睇、慢慢浮返上10米,可以計算你身體吸入幾多氮氣、氣樽仲有幾多
氣,仲可以潛幾耐」,有助監察潛水狀況,減少意外。
潛水注意事項
1.留意壓縮空氣樽的使用量,及於不同水深可持續停留時間
2.在外地潛水易因海底清澈而越潛越深,避免持續停留時間過長,以免攝取過
量氮氣
3.上浮速度切勿過快,應每分鐘上浮18米,預防患上潛水減壓症
4.上水後出現一些潛水前沒有的病徵,應盡快求診
5.在外地潛水後,最少休息12小時才乘飛機
6.可考慮佩戴潛水錶,以計算下潛速度、潛水時間及壓縮空氣樽剩餘量等
7.應兩人一組潛水,互相照應
資料來源:鍾浩然及區紹堅